针灸简介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针灸医生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到底疼不疼?

针灸治疗偶尔会有些疼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能够承受的,有些人会觉得酸酸的,有些疼,有些人甚至感觉不到疼痛。除了个人因素之外,这种感觉的差异也是由于针灸的穴位所致。例如,天枢、关元等穴道,因为这些穴道都是在腹肌上,所以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但如果是四肢末梢的穴道,比如少商、合谷等穴道,那就会比较疼。

对于比较敏感的病人,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会跟病人进行全面的交流,将针灸可能产生的“酸、麻、胀、重、痛”等主观感受告诉病人,让病人放松下来,同时还会选择一些合适的穴位。一般来说,病人在接受针刺治疗时,所产生的疼痛都是病人能够承受的。

针灸前后有讲究

注意不能在过饥、过饱、过劳或醉酒的状态下进行针灸。针灸前要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尽量不化妆、刮舌苔、喷香水,以防影响医生对身体状况的正确判断。特别是要在针灸前去一次卫生间,避免针灸后留针(指进针后将针置于穴位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停留一二十分钟)出现不适,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针灸后要注意皮肤清洁,不需要专门进行皮肤消毒,只要不接触脏水、油污等不干净的东西即可,以避免针眼感染。同时,不可立即洗澡、洗头、接触冷水、外出吹风或吹空调,否则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外感症状(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或针眼局部轻微感染等。另外,患者还要进行充分的休息。